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佛顶山惊现“林中仙子”!
2023-04-03 11:58:19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近日,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扶堰管理站护林员熊光先回收红外相机时,在画面中发现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消息发出后,引起众多爱鸟人士和网友关注。

4月1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到该局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方洋和贵州省鸟类专家吴忠荣博士,进一步揭开了这种被文人雅士赞誉为“林中仙子”动物的神秘“面纱”。


(资料图)

“第一次发现这气宇轩昂的小家伙!”通过方洋提供的视频画面,记者看到一只雄性白鹇正在佛顶山的茂密丛林里悠然觅食。其体型较大,尾长而白,头顶长冠羽黑色,中央尾羽纯白,活动起来体态优雅,如同一位看尽凡尘的白衣仙人,遗世独立。

体态优雅的白鹇。(图片来源网络)

鸟类专家吴忠荣介绍,白鹇因其气质不凡,仿若仙界神鸟,而被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古画中常常能见到其身影,诗人们形容它为“林中仙”。诗仙李白也曾为其赋诗:“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白鹇现身佛顶山保护区,这是石阡县注重生态保护的表现。”吴忠荣还告诉记者,白鹇的繁衍生息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常栖息在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无人山区,常绿阔叶林、竹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它们的理想家园,佛顶山的气候条件很符合。

优越生态为动植物造就“美丽家园”。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幅员辽阔,面积达22.8万亩,复杂的自然条件,古老的自然发育史和保存较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使佛顶山成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场所和栖息乐园。

石阡佛顶山野生保护动物。(资料图)

除了白鹇,云雾氤氲的佛顶山里还生长着3651种生物。其中,野生植物284科948属2392种,野生动物47目249科1259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豹、林麝、白颈长尾雉等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而,佛顶山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近年来,石阡县不断加大对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保护区还发现56种脊椎动物新记录物种。

“我们做的更多是让步生态,为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腾地。”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周胜伦介绍,2016年以来,石阡县实施了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先后有151户635人搬出佛顶山的核心区、缓冲区。同时还聘请230名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

石阡佛顶山野生灵芝。(资料图)

生态要保护,发展要转型。为减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对佛顶山森林资源的依赖,保护区管理局还专门成立了社会发展和旅游科,谋划发展民族生态旅游,帮助下山群众转型低碳发展。如今,佛顶山周边的几个村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理念,也是这里的新发展模式。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山脚下的坪山乡佛顶山村都要举办盛大的“敬雀节”来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这个节日已被列为贵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佛顶山村还被授予了“中国爱鸟第一村”。

据坪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祝丹介绍,今年敬雀节当天,佛顶山村上演人潮涌动热闹场景,山水间萦绕着开门迎客的喜悦。活动期间,村子接待的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5万元,经济效益立竿见影。

石阡佛顶山村尧上少数民族文化村寨。(资料图)

优越生态不仅为珍稀动植物提供栖息之所,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士在这里安家落户。尧上古寨“花筑·梵隐山舍”民宿主人龙英是六盘水人,今年已是她退休后来到佛顶山安居的第八年。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们这里几乎都是满房。”龙英说,民宿周围是潺潺溪流和苍翠群山,在这里可以展开双臂拥抱自然,每年夏天都会吸引省内外的游客前来纳凉休闲。不少企业和学校还在这里开展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

石阡县尧上仡佬民族传统节日“敬雀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摄

坚持绿色优先,立足生态富民。近年来,石阡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抢抓生态文明建设和新一轮退耕还林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协调发展格局。

2022年,石阡全县森林面积已达207.3万亩、森林蓄积量900.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9.74%。如今,石阡县正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山好、水好、林好、养生气候好的“气质”优势愈发明显。

(田勇)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