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 正文
投身为老服务,来看这些“95后”的故事
2023-05-05 06:04:56 周到上海

截至2022年末,浦东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3%;80岁以上人口15.78万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14.6%。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形势,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一批批年轻的“95后”选择投身养老行业,照顾起可能比自己爷爷奶奶还年长的老人。“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养老院里青春绽放的他们,看一看青春“95后”服务银发“95后”的故事,感受“朝阳”守护“夕阳”的温情。


(相关资料图)

四川姑娘杨杜林生于1999年,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川沙新镇的浦惠明川养护院当养老社工已有两年多。小杨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运用不同的道具、课程为长者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带来欢乐。

98岁的朱奶奶患有认知症,每次出来活动不是忘记房间号就是忘记要去哪儿。但她只要来到活动室门口,就会清楚知道自己到“小仙女屋里”了。原来,朱奶奶家有个小孙女喜欢看动画片,小杨知道后就告诉朱奶奶——这里是“仙女堡”,自己就是小仙女。这样,朱奶奶一下子就记住了,每次来参加活动都要“小仙女”陪着她才开心。

小杨的“老宝贝”有很多,彭奶奶场场活动都要来捧场,姚奶奶和徐奶奶愿意无条件配合她拍抖音段子,梁奶奶每每看到她都会拉起手说“小杨,我想你了。”

在川沙养护院,河南姑娘柴光婷从事的是医务室助理医师的工作。生于2001年的她今年才22岁,是第一批踏上浦东养老机构工作岗位的“00后”。

小柴医生的日常工作就是为长者们进行健康评估、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病历书写等。初来上海,长者们的本地话成为她每日查房的一大难题,听起来分外吃力。为了能更好为长者服务,小柴医生闲暇之余会找长者聊聊家常,在学习上海话的同时拉进和他们的关系。

沈伯伯看小柴刻苦学习,主动当起了她的沪语教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柴医生很快就消除了沟通障碍,还和不会讲普通话的王阿婆交起了朋友。王阿婆视力不太好,但在床上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小柴来了,会主动伸出胳膊让她帮自己量血压。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今年年初,1998年出生的上海小伙陆任为加入川沙养护院,和小柴医生成了同事。“这么年轻为什么要选择在养老院工作?”小陆的选择起初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与长者们相处过程中的点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小陆学的是健康管理专业,踏上工作岗位后,本应照顾长者们的他,发现自己反而常常“被照顾”着。长者们和蔼可亲,时常会询问他工作累不累、有没有好好吃饭,时不时还会邀请他聊聊家常。长者们使用电子产品不熟练,总是第一时间寻求小陆的帮助,在小陆看来,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工作不具备的。

就在前几天,坐轮椅的汪阿婆因为家事和儿子有了小矛盾,护理员怎么都哄不好,小陆推着汪阿婆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天,“小辈”的开朗活泼一下打开了汪阿婆的话匣子,她的脸上很快恢复了笑容。

当风华正茂的“95后”遇见白发苍苍的“95后”,他们付出爱,也收获爱。四川姑娘杨杜林的感受,或许是很多在养老院工作的年轻人的心声:“青春确实很宝贵,可人人都会老去,让‘老宝贝们’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快乐,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原因。”

来源:浦东发布

x 广告